-
单细胞培养与分选系统:相比于传统孔板筛选体系,该系统筛选速率提高10的4-5次方倍,试剂消耗量下降至1/10的6-7次方。相比于流失细胞仪,该方法可对酶的各种性质(表达量、活性、稳定性、立体选择性、底物特异性等)、代谢产物、抗体等标靶进行高效分选,筛选体系构建更加灵活,仪器操作简单方便,对样本无污染,无损害。高通量皮升级液滴单细胞分选系统:皮升级单细胞分选全自动高通量,10的6次方个细胞/批/天荧光检测体系多用途,酶、抗体、药物筛选高通量微升级液滴培养组学系统:微升级液滴培养...
查看更多
-
取样仪是分析检测的关键关卡,其精度直接决定了后续数据(如成分含量、微生物指标)的可靠性。实现高精度的核心原理,贯穿于“设计逻辑-采样过程-误差控制”的全链条中。核心原理一:代表性采样高精度的本质是“让样本真实反映整体”。对于非均匀体系(如发酵液中的菌体与代谢物分布不均、石油中的蜡质沉积),取样仪通过“分层-随机”复合策略确保代表性。例如,在深层发酵罐中,仪器采用多级取样探头:上层(气液界面)、中层(混合均匀区)、下层(沉淀富集区)分别设置采样口,通过比例控制(如按体积比1:3...
查看更多
-
发酵在线检测仪是现代生物发酵工业的“智能眼”,其设计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,而是融合了“实时性、适应性、可靠性”三大核心设计哲学,并通过独特的内在技术特点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设计哲学一:实时性发酵过程是典型的动态生物化学反应,参数(如pH、溶氧、菌体浓度)随时间剧烈变化。在线检测仪的设计首要目标是“捕捉瞬时真相”。传统离线检测需取样后送实验室分析,耗时半小时至数小时,而在线检测仪通过传感器直接嵌入发酵罐(或连接旁路系统),实现毫秒级数据采集与传输。例如,溶氧电极采用荧光猝...
查看更多
-
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,因此,快速、灵敏、便携的检测技术成为环境监测的关键。酶膜检测技术凭借其高选择性、高灵敏度和操作简便等优势,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。1.基本原理酶膜检测主要基于酶与特定污染物的特异性反应,通过监测酶活性变化来间接测定污染物浓度。常见的检测方式包括:•电化学检测,通过酶催化反应产生的电子转移信号进行定量分析。•光学检测,利用酶反应引起的颜色或荧光变化进行可视化检测。•生物传感器,将酶固定在膜或电极表面,结合信号放大技术提...
查看更多
-
微生物育种——常压室温等离子体(ARTP)同传统的低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源相比,具有等离子体射流温度低、放电均匀、化学活性粒子浓度高等特点,基于ARTP技术,利用等离子体的手段对微生物进行诱变育种的专用仪器—ARTP诱变育种仪(ARTPMutagenesisBreedingMachine)。该仪器突变率高,并且结构紧凑、操作简便、安全性高、诱变速度快,一次诱变操作(数分钟以内)即可获得大容量突变库,极大地提高了菌种突变的强度和突变库容量;ARTP技术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,可实现对...
查看更多
-
植物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诱导基因突变,从而创造新种质资源的重要技术。诱变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育种成效,而其中剂量、处理时间与材料选择是三个关键的影响因素。一、诱变剂剂量的影响诱变剂的剂量是决定突变频率的核心参数。以辐射诱变为例,γ射线的适宜剂量通常为100-500Gy,剂量过低(1000Gy)则会导致材料死亡。化学诱变剂如EMS(乙基甲磺酸)的最适浓度一般为0.1%-1%,浓度过低突变率不足,过高则造成DNA严重损伤甚至细胞死亡。研究发现,不同植物对同一诱变剂的敏感性差...
查看更多
-
发酵在线检测仪是生物发酵过程中的“眼睛”,通过实时监测pH值、溶解氧(DO)、生物量(OD600)、葡萄糖浓度等关键参数,帮助操作者精准调控温度、通气量与营养补给,直接影响产物得率与发酵周期。一开始使用时,从安装到校准的每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,以确保设备与发酵系统的无缝适配。一、安装阶段:硬件适配与环境准备1.环境评估:选择距离发酵罐1-2米且无剧烈震动的平台安装主机(避免电机振动干扰传感器信号),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5-30℃(超出范围需配置空调),相对湿度≤80%(...
查看更多
-
可见光检测仪作为实验室中用于溶液颜色分析、吸光度(Absorbance)与透光率(Transmittance)测量的基础设备,广泛应用于水质检测、食品成分分析、生化反应监测等领域。其核心原理基于比尔-朗伯定律(A=εlc),通过测量特定波长(通常380-780nm)下光透过样品后的衰减程度推算目标物质浓度。然而,看似简单的操作流程中隐藏着多个易被忽视的误区,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数据偏差甚至仪器损坏。一、常见使用误区解析误区一:忽略比色皿的匹配性部分用户认为“任何透明容器均可替代比...
查看更多